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8篇
  免费   317篇
  国内免费   511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43篇
口腔科学   62篇
临床医学   910篇
内科学   171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884篇
外科学   410篇
综合类   1761篇
预防医学   627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298篇
中国医学   284篇
肿瘤学   1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483篇
  2011年   465篇
  2010年   408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446篇
  2007年   512篇
  2006年   385篇
  2005年   332篇
  2004年   347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248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特异性结合肽GX1二聚体对胃癌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GX1二聚体、GX1单体、对照肽二聚体,CCK-8实验、管状结构形成实验、迁移实验研究GX1二聚体对胃癌血管内皮细胞(co-HUVEC)增殖、微管形成、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学技术分析其对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影响。结果:CCK-8结果显示,GX1二聚体与对照肽二聚体及PBS对照组相比,100~200 μmol/L可抑制co-HUVEC增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GX1二聚体较单体抑制作用增强,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管状结构形成实验、细胞损伤迁移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肽二聚体及对照组PBS 相比,GX1二聚体及GX1单体,均可抑制胃癌内皮细胞管状结构的形成及迁移,且二聚体抑制作用强于单体;对照肽二聚体仅有轻微的抑制胃癌内皮细胞管状结构的形成及迁移。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与对照肽二聚体及PBS对照组相比,GX1二聚体及GX1单体均可诱导细胞凋亡(P<0.05),且GX1二聚体的诱导作用强于GX1单体(P<0.05),而对细胞周期分布则无明显影响。结论:GX1二聚体和GX1单体均可抑制胃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微管形成、迁移能力及诱导凋亡,且GX1二聚体较GX1单体作用增强。GX1二聚体有望代替单体成为胃癌新生血管靶向治疗小肽类药物。  相似文献   
4.
5.
6.
新近发展的代孕技术给众多不孕夫妇带来为人父母的喜悦之时,也对人们传统的生殖伦理观念形成冲击并挑战现存法律制度.人们不仅要肯定代孕技术的合理性,也要警惕其所产生的潜在的破坏性影响.合理利用该技术和制定相应的法规是避免出现伦理和社会混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我科近几年通过综合物理康复手段治疗骨折后遗症38例,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总结如下。1对象与方法38例后遗症患者均系我院门诊及骨科住院病人,经复位、手术,固定后骨折愈合,但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男22例,女16例,骨折部位、四肢骨折29例,上肢7例,下肢22例,锁骨5例,手指4例,克雷氏骨折2例。随机分为1组14例,2组12例,3组12例,3组患者的症状、年龄、体征功能情况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方法:1组14例,主要采取以蜡饼及蜡浴为主,蜡疗采用溶点为56°的医用矿蜡,溶化后用专用蜡盘冷却至适…  相似文献   
8.
9.
早期梅毒误诊30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梅毒误诊情况及原因 ,探讨组织病理学检查在梅毒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首诊误诊的 3 0例早期梅毒进行了临床分析 ,其中 1 0例做了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一期梅毒男性易误诊为软下疳、生殖器疱疹、疥疮结节等 ,女性易误诊为女阴溃疡、软下疳等 ;二期梅毒斑疹及斑丘疹鳞屑性丘疹易误诊为过敏性皮炎、玫瑰糠疹等 ;鳞屑性丘疹易误诊为银屑病 ;扁平湿疣易误诊为尖锐湿疣等。结论 :病理检查对硬下疳、扁平湿疣、鳞屑性丘疹皮疹诊断有一定意义 ,而斑疹呈非特异性改变  相似文献   
10.
卢翔  张力  郭其中 《医学争鸣》2005,26(3):267-267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0-03/2004-06切口脂肪液化延迟愈合12(男8,女4)例,年龄30~55岁,胆囊切除术3例,脾切除术5例,腹部探查4例,肥胖10例、术后3d出现症状4例,占33.3%;5d 7例,占58.3%;伴高热、畏寒4例,占33.3%,其中切口渗透恶臭3例、全组切口均出现红肿,并有渗透,压之有波动感.经清创引流证实,切口均为脂肪液化所致.经清创引流并加压包扎,继发感染3例(25%),经反复清创、换药、并给予药物治疗,11例痊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